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連續液面成型CLIP技術憑借其連續固化、高速成型特性,成為3D打印領域突破性創新方向。該技術通過氧氣抑制光聚合反應實現無層紋成型,較傳統光固化工藝速度提升10-100倍,表面粗糙度降至Ra1.6μm以內,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汽車等高精度制造場景。據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數據,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突破50億美元,其中CLIP技術占比達65%,標志其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
CLIP全稱為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中文譯為連續液體界面制造技術。其核心在于樹脂槽底部的特氟龍透氧窗口,通過精確控制氧氣濃度與紫外線強度,在液態樹脂表面形成20-50微米厚的“死區”抑制固化,實現非接觸式連續拉拔成型。該技術突破傳統3D打印逐層停頓限制,使復雜曲面結構件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制造。
關鍵技術參數包括:
NASA與Carbon公司合作開發月球基地3D打印技術,采用CLIP工藝實現衛星支架的輕量化制造。通過拓撲優化設計,某型衛星支架減重40%的同時,將熱管理效率提升25%,滿足極端環境可靠性要求。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采用CLIP技術定制生物相容性手術導板,實現脊柱矯形手術定位誤差小于0.5mm,較傳統工藝縮短手術時間30%。在牙科領域,阿迪達斯Futurecraft 4D運動鞋中底通過CLIP工藝實現個性化緩震結構,支撐區域彈性模量可調范圍達50-20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