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嶄露頭角,它借助光固化、紙層疊等前沿技術構建起最新的快速成型設備體系。其工作原理與普通打印大體相似,打印機內部配備有液體或粉末等形式的“打印材料”,當與電腦建立連接后,便能依據電腦指令,將“打印材料”逐層堆積疊加,最終把計算機中存儲的設計藍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體。

快速成型技術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它是一種基于材料堆積法的新型制造技術,被視為近20年來制造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該技術融合了機械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逆向工程技術、分層制造技術、數控技術、材料科學以及激光技術等多學科知識,能夠自動、直接、快速且精確地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具備特定功能的原型,甚至可以直接制造出零件,為零件原型的制作以及新設計思想的驗證提供了高效且低成本的方法。
3D打印定義:
3D打印技術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本質上是運用光固化、紙層疊等技術的先進快速成型設備。其工作機制與普通打印相近,打印機內放置著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與電腦相連后,通過電腦精準控制,將這些“打印材料”一層一層地堆疊起來,從而把計算機上的設計圖紙轉化為實物模型,這種打印技術也被稱作3D立體打印技術。
快速成型定義: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簡稱RP)技術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問世,它是一種以材料堆積法為基礎的新型技術,堪稱近20年制造領域的重大成就。該技術整合了機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術、分層制造技術、數控技術、材料科學和激光技術等多領域知識,可自動、直接、快速且精準地將設計構思轉變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者直接制造出零件,為零件原型制作以及新設計思想的驗證提供了一種高效且低成本的方式。
目前,國內傳媒行業習慣將快速成型技術稱作“3D打印”或者“三維打印”,這種表述更為生動形象。但實際上,“3D打印”或者“三維打印”僅僅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個分支,只能代表部分快速成型工藝。
3D打印機可看作是快速成型機的簡化版本。相較于快速成型機,3D打印機的功能損耗較少,但整體能力相對較弱。
快速成型技術是汽車和飛機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標準方法。
通常情況下,3D打印機的體積較為緊湊,比快速成型(RP)機器要小很多,非常適合放置在辦公室環境中使用。它消耗的能量更少,占用的空間也更小。3D打印機主要用于以尼龍或其他塑料為材料,進行小批量真實物體的復制生產,這也意味著它制造的部件尺寸相對較小。
快速成型機的構建室單側長度至少為10英寸,而3D打印機的單側長度通常不到8英寸。不過,3D打印機具備快速成型機的所有功能,例如可用于設計的驗證與確認、原型的創建以及信息的遠程共享等。
上一篇:3D打印手板樣件的好處有哪些
下一篇:如何使用熔融擠出3D打印技術實現精密陶瓷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