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實體模型在導出過程中,所有表面都必須用一定密度的三角形面片表示,不能存在某一區域沒有三角形網格。然而,由于數據丟失或者在格式轉換的過程出現一些問題,STL文件可能存在些許缺陷。
因此在使用STL文件前,為了避免前處理過程出現問題,必須對模型數據進行檢驗,如果檢驗出現問題,則需對數據進行修復,比如微軟的3D Builder就可完成上述缺陷的檢驗和修復工作。

STL已成為目前行業數據的轉換標準,作為目前通用性最強的格式,STL格式具有以下幾點優勢:數據格式設計簡單,僅描述模型的幾何形狀。能夠方便地在CAD軟件中,通過控制三角形面片大小和疏密程度設置輸出模型的精度。模型使用三角形面片表示,因此可以直接或間接做有限元分析。
盡管STL格式已經廣泛應用于3D打印中并成為技術標準,但其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三角形面片之間不存在拓撲關系,需要另行構建。模型中存在大量共頂點的三角形面片,這些頂點被重復存儲,冗余數據繁多。不包含原模型的紋理、色彩、材質等信息。

為了進一步滿足3D打印發展的需求,一些機構和公司開發新的數據格式,例如:
這些文件格式都取得了一定范圍的應用,但由于專用性問題,其流通性還需要后期進一步被支持。因此本文后續的研究都基于目前最常用的STL格式。
模型被保存為STL格式時是基于原先的3D模型位置,頂點從原模型表面提取而來并保留了模型當時的坐標信息,盡管打印機通常能夠在多個方向上完成一個零件的加工,但有時按照默認位置進行打印并不是最合適的,成形方向的選擇要求必須對模型進行旋轉變換。
STL模型初始頂點坐標可能為負,即模型有部分區域不處于第一象限,雖然這不影響切片以及生成路徑信息但仍有可能影響打印機定位,有時還需要考慮模型是否超過了打印機的最大打印尺寸或者模型太小無法打印,因此對于這類模型還需要做平移和縮放工作,直接對頂點坐標進行四則運算并保持法向量數據不變即可完成。

設置視圖方向和投影模式都是為了更好的觀察一個物體,視圖方向表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投影變換實際上是定義了一個視景體,只有位于視景體內的物體才會被OpenGL繪制。設置繪圖區域即指定在哪個范圍內進行圖像的顯示,有時候我們只想讓圖像占據部分位置,那么這時OpenGL將在指定范圍內繪制模型,一般可以選擇程序的某個窗口范圍。